56歲女子,丈夫因病去世15年,這天,家里征收獲得了150萬,已改嫁的她,主動給婆婆30萬,誰料,大伯哥:“40萬一分不能少” 焦點
(資料圖)
56歲女子,丈夫因病去世15年,這天,家里征收獲得了150萬,已改嫁的她,主動給婆婆30萬,誰料,2個大伯哥卻不同意,說道:“40萬一分不能少!” 83歲的劉奶奶,育有3個兒子,小兒子在世的時候,她一直跟小兒子生活,后來,小兒子身患絕癥不幸去世,兒媳婦阿瓊為了給丈夫治病,花光了所以有積蓄,又在娘家借了幾千元,可惜最終人財兩空。弟弟生病,兩個哥哥不聞不問,在他去世之后,還要落井下石。阿瓊丈夫沒了,一個人撐起這個家,當時女兒只有8歲,婆婆又不愿意幫忙帶孩子,她只能去找一些散工賺點生活費,養活女兒已經很吃力,她實在沒有能力再贍養婆婆。她希望兩個哥哥能夠承擔起贍養母親的義務,他們說道:即便我弟弟不在了,只要你繼承了我們家的田和土,就有義務贍養,你如果不愿意,就把之前分給你們家的東西都還回來。阿瓊失聲痛哭,她還指望山上的茶樹賣錢貼補家用,但是兩位哥哥絲毫不顧念往日情分,強行霸 占了她的山和田,有一段時間阿瓊窮得連一塊錢都拿不出來,女兒的學費都是娘家弟弟幫忙墊付。阿瓊沒有文化,為了能夠多賺錢,她跟別人學習縫衣服,最后一在家工廠找了一份工作,離家近,月工資500元,母女倆人就靠著這點收入過日子。后來,別人給阿瓊介紹了單身漢老王,阿瓊不愿意改嫁到別的地方,只想守住和丈夫一起建立起來的這個家,老王當了上門女婿,他是一個忠厚老實的男人,婚后,阿瓊又生了一個兒子,老王外出打工賺錢。夫妻倆人老實本分,日子漸漸好轉起來。
這些年,阿瓊和婆婆以及兩個哥哥沒有任何交集,他們也從來沒有過阿瓊的女兒,連陌生人都不如。
這年,村里有些房子征收,三兄弟當中,唯獨阿瓊當年與丈夫建的房子在征收范圍,總共獲得了150萬,當年婆婆的戶口一直掛在小兒子名下,沒遷走,因此,按政策她可以分到40萬。因為阿瓊是戶主,所以這筆錢直接到她名下。阿瓊對于當年的事耿耿于懷,婆婆想要從她那里拿錢,這次也沒那么容易。兩個哥哥態度強硬,三番五次地找阿瓊,讓她立馬給錢,阿瓊就是不愿意,氣得他們直跺腳。他們云淡風輕地說:“過去的事,就算是我們不對,也都已經這么久了,你就不要再去計較了。”后來,婆婆被確診為“ 尿 毒 癥”,他們理直氣壯地找阿瓊,這可是老人的救命錢,你必須要馬上拿出來,阿瓊說先拿出5萬,剩下的等以后再說。兩個兒子可并不這樣想,他們不想夜長夢多,非要她一次性拿出40萬。雙方為了此事,互不相讓。這天,婆婆打電話到電視臺尋求幫助,大兒媳婦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道:“這個阿瓊太沒有良心了,好歹我婆婆也跟她生活了十年,是她丈夫的母親,現在怎么能為了錢六親不認呢?”記者找到阿瓊,她將積壓在心中的不滿一吐為快,如果婆婆的戶口不是掛在他們名下,她一分錢都沒有,現在他們不僅沒有心存感激,還認為是理所當然,當初建房子的時候,她又沒有出過力。阿瓊的女兒說:“我們并不是不想給奶奶錢,但他們的態度讓我們不舒服,以前欺負我們,現在還是一樣,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他們難道忘了過去是怎么對我們的嗎?”后來,雙方來到村委會調解,經過勸說,阿瓊同意拿出30萬給婆婆,還有的那10萬不能給,就當是婆婆對她們的補償。
兩個兒子不同意,必須一分不少,否則就去起訴。對于他們家的矛盾,村里的人都一清二楚,有位大爺勸道:你們要換個思路想,不要太貪心,我問你們兩個問題,或許你們就想明白了。”1:如果你們的母親,沒有這筆征收款,現在病了,你們要不要給她老人家治病?這筆錢是不是你們兄弟兩人平攤?2:如果當年母親的戶口,沒有掛在小兒子名下,現在是不是一分錢都沒有?現在突然多了30萬,這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當年,你們的弟弟去世,身為家人,你們落井下石,阿瓊現在愿意拿出30萬,已經很不錯了,你們要學會知足。這件事,對你們兄弟倆人來說是好事,沒必要鬧得這么不愉快。最終,雙方都同意了這個方案,阿瓊分兩次將30萬付清,從此互不相欠。結語: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這對母女當年,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作為親人不僅袖手旁觀,還落井下石,這樣的傷害我想誰都沒有辦法釋然。如今,她能做到這個份上,已經很不錯了。換作是別人,未必能她這么大度。人性的背后是白云蒼狗,茶因不飲而涼,人因不惜而散,酒不飲不知其濃,人不涉不知其深。夜深人靜,這兩位哥哥可曾后悔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