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信心·走進百企丨武漢:巧執生態筆 繪綠滿江城
編者按:面對新冠疫情的持續沖擊、世界經濟的持續疲弱,過去一年,我國經濟仍然實現同比3%的增長,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這殊為不易的成績,是我們開拓前進的信心所在。信心,比黃金更寶貴。2023年,我們面對的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動蕩不安的外部環境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影響也在加深。然而,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未變,人民的信心正不斷增強。
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新華網推出融媒體欄目“強信心·走進百企”,通過深入的采訪調研、豐富的融媒形式,與您一同見證廣大企業開拓進取的蓬勃活力,見證中國人民拼搏奮斗的堅定信心。
新華網武漢8月18日電(趙夢琪)從漢口江灘到東湖綠道,從中山公園、沙湖公園到武漢園博園、戴家湖公園,綠意不斷浸染著武漢這座城市。清晨,從啾啾鳥鳴中醒來,很多武漢市民開窗即可見到滿眼綠色的口袋公園。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園林綠化作為城市彰顯生命力的基礎設施,不僅是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塑造城市特色的重要載體。從起初的見縫插綠、拆違透綠到武漢市新一輪城市更新、公園城市和濕地花城建設,一批批園林作品已成為武漢的城市生態新地標。
充分挖掘本土文化繪出“荊山楚水”
“2000年以前,武漢的大型生態綠化項目比較少,大多是見縫插綠,武漢園林院主要是對市區老公園進行提升改造。2005年,武漢獲批國家園林城市,2018年啟動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工作。這一時期,大規模的城市公園改造、綠道建設、濱水景觀、道路綠化景觀、地標型項目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武漢園林院則承擔了大部分項目的規劃設計?!蔽錆h市園林建筑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武漢園林院”)黨委書記、董事長讓余敏介紹。
作為華中地區最早的風景園林設計甲級資質專業設計院,武漢園林院成立于1980年。位于武漢江岸區的武漢園林院,致力于挖掘本土特色,推動“漢派園林”發展。
圖為武漢園博園
在武漢園博園的整體設計中,武漢園林院將荊楚文化中的“荊山楚水”與場地融合,園區規劃以楚文化為主要設計構思,形成了以荊山、楚水為主體的公共景區。自2004年起,武漢園林院先后參與設計了九屆園博會和兩屆世界園藝博覽會中武漢園的設計,以“武漢園”為媒介,充分挖掘荊楚文化,成功地把湖北特色傳播到全國各地。
圖為武漢市沙湖公園
圖為東湖綠道一隅
“從漢口江灘到東湖綠道再到現在的涇河公園,隨著對本土文化的不斷挖掘,2019年武漢園林院成立了‘漢派園林研究中心’,將地域特色與老百姓生活需求相結合,進行適應性設計,描繪漢派園林圖景?!弊層嗝粽f。
40多年來,武漢園林院已完成設計作品近3000項,遍布全國多個省市。作為行業技術發展的引領者,武漢園林院也成為標準制定者。
“近幾年我們主編或參編行業標準、規范特別多,我們參與編制完成了《兒童戶外游憩場地設計導則》《湖北省郊野公園設計標準》《老舊小區改造景觀導則》等。”武漢園林院總工程師季冬蘭表示,設計標準在為武漢生態建設科學性發展提供有力依據的同時,帶動了整個園林行業的規范化、標準化和科學化。按照武漢園林院未來的規劃目標,將繼續完善湖北、武漢風景園林的相關標準,助力城市綠地景觀品質的提升,建立綠色發展指標,打造具有漢派特色的標桿項目。
運用生態治理與修復技術打造“武漢樣本”
2015年開園的武漢園博園是武漢的一張靚麗名片。20世紀90年代,這里曾是一座大型生活垃圾填埋場,從垃圾場到現在的“城市綠肺”,不少見證了這巨大變化的周邊居民,至今都覺得很神奇。
圖為武漢園博園
面積公頃、立方米的垃圾堆體量,改造的技術難度不言而喻。武漢園林院通過對垃圾場的快速無害化治理和生態重建,運用“清水型湖泊生態系統”修復技術,對園區進行水體構建和治理,使水質從地表水劣V類提升至地表水III類,從而為周邊13個社區、10萬居民創建了一座繁花似錦、水清草綠的開放公園。這次生態修復,讓武漢園博園項目獲得了多個國內外大獎,并助力武漢榮獲C40城市氣候領袖群第三屆城市獎,為全球解決類似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武漢樣本”。
圖為荊門園博園
從2012年武漢成功申辦第十屆中國(武漢)國際園林博覽會,到今年4月份中標湖北省第四屆(鄂州)園林博覽會方案競賽,武漢園林院先后為武漢、黃石、合肥、荊門、鄂州五座城市的園博會做出了規劃設計,成功打造了“園博”品牌。其中,荊門園博園2022年開園。武漢園林院將這里的煤礦采空區、廢棄渣土場變成山水畫卷,打造了地質、水土、林相、生物棲息地等4大類共計24個生態修復場景。
圖為戴家湖公園
在推進這些項目的過程中,武漢園林院研發的“垃圾填埋場生態處理及園林景觀再造技術”被評為國家可大規模、全面推廣的先進適用技術,已被運用于多個大型生態修復項目。位于武漢市青山區的戴家湖,曾在城市的發展中變為一池煤灰和垃圾堆,在設計師的妙筆下,戴家湖涅槃重生,蝶變為一座綜合性生態公園。從空中俯瞰,如今的戴家湖像一只清澈的眼睛,凝望著武漢的藍天白云。
深耕智慧園林 精雕城市容顏
從2017年起,口袋公園就逐漸出現在武漢人的生活中,目前,武漢已建成500余座口袋公園。
怎么才能設計出有溫度、有顏值、有內涵、有品質的小“口袋”,武漢園林院以城市綠地景觀為載體,融入智慧公園理念設計了一批市民方便去、喜歡去、離不開的“身邊公園”。
圖為“書香·公園”
在位于武漢東西湖吳家山臨空港大道的“書香·公園”里,綠地變成半封閉式的“讀書盒子”,內設桌子、座椅、照明和USB接口,不論早晚,不論晴雨,市民皆可入內閱讀。而不少在“邊角地”“巴掌地”建成的口袋公園將全息葉片投影、螢火蟲燈帶、LED感應地磚燈及霧噴裝置融合到景觀設計中,讓下班后的市民都能在這里享受片刻美妙時光。
圖為岱山村游園
如今,武漢的公園串珠成鏈、織鏈成網,人均綠地面積增至平方米,相當于人均“一間房”。
據介紹,武漢園林院有智慧環境設計研究中心、鄂西國土空間生態研究中心、城市公共環境藝術研究中心3個研發機構,自主研發I類知識產權發明專利1項,II類知識產權總數41項。今年4月,武漢園林院入選湖北省第五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園林院每一階段的發展可以說是與武漢城市發展同頻共振,下一步,武漢園林院將繼續加大科研力度,從園林大數據管理、智慧管養,生態資源的智慧管理等方面發力,秉承‘以生態為總設計師’的理念,精雕城市綠顏?!弊層嗝粽f。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