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污水排海在即,240天到達我國沿海!對健康有何危害?
日本核污水排放計劃在全球一片反對浪潮中,最終還是要實施了,根據報道,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已經對準備排入海洋的核污染水進行了取樣檢測,聲稱其“氚”濃度達標,8月24日下午將開始將核污染水排入海洋。
【資料圖】
作為人類共同資源的海洋環境,如果核污染水排放正式實施,即將受到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德國海洋科研機構指出,福島附近海域有世界上最強的楊柳,核污染水排放入海57天內,放射性物質就會在太平洋的大部分區域形成擴散,10年后將蔓延到全球海域!
而我們中國作為近鄰,受到的影響更大,受影響的速度也更快,一項清華大學領導的研究中,建立了放射性物質在海洋中的擴散模型,對福島核污染水排放的長期計劃進行了模擬,模擬結果顯示,開始排放核污水后,240天就可達到我國沿海海岸!這樣的核污水進入海洋,并到達中國沿海,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哪些影響呢?進口的海鮮還能食用嗎?今天就這些健康相關問題,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核污水排海可能帶來的健康危害。
核污水≠核廢水
日本方面一直宣稱是“核廢水”排海,實際上,核廢水和核污水一字之差,卻相差巨大,核廢水是指核電站機組運行產熱冷卻時使用的冷卻水,這些水不接觸也不攜帶放射性的核物質,而日本即將排入大海的水,可不是這種核廢水,而是“核污染水”,這些水是在處理福島核電站事故過程中,大量接觸放射性物質的核污染水,雖然日本宣稱已經醒了處理,但實際上這些水中的放射性核物質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將其排入海中,對海洋環境,人類健康可能造成的影響,同樣也無法估計!
日本對核污染水處理后的檢測指標選擇的是安全性相對較高的“氚”,然而在核污染水中還含有C14,鍶,碘,釕,钚等多種放射性核素,這些放射性物質,在凈化處理過程中,都有可能被漏掉,而且放射周期壽命更長,有的半衰期長達數萬年!同時這些放射性物質也更容易在動物體內形成累積,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對人類同樣也是如此。
對于日本核污水排海對人體帶來的健康影響,我們目前還無法準確評估,但這種不負責任的做法, 可能帶來的潛在健康風險,卻是切實存在的。各種放射性物質,如氚、銫、碘、碘,鍶等等,都會產生放射性影響,對人體組織細胞造成損傷,造成細胞基因變異,形成癌變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各種放射性元素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危害范圍也各不相同,氚會被肺部組織和皮膚吸收,對遺傳,生殖以及生長發育造成影響;而銫則主要會在人體的軟組織,肌肉中滯留,增加相關癌癥的風險;放射性的碘更容易影響甲狀腺,加大甲狀腺癌的發生幾率;鍶澤會影響骨骼和牙齒的鈣化過程,導致骨骼系統的癌變。
隨著核污水在海洋中的排放,海洋環境,海洋生物,人體健康,都有可能因為這些放射性元素進入海洋而可能受到“災難性”的影響,這種不可預估的風險,才是最讓人憤慨的!
日本進口的海鮮還能吃嗎?
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同樣也應該多加關注。2011年福島核電站發生泄漏事故,實際上已經對周圍海域的海產品安全性,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而核污染水排入海洋中后,放射性元素的影響,將會在一段時間后,波及整個海洋,到那時,不管是進口的海鮮還是國內的海鮮,都還能吃嗎?
這是一個大問題,但也是一個無法明確回答的問題,在國家政策層面上,我國從2011年就出臺政策,加強了對日本進口食品的檢測,對放射性物質的檢測也已經納入了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的工作范疇。而如果此次的核污水排放如果開始實施,我們也應該對日本進口食品,以及其他一些可能與健康息息相關的日本進口產品,進行更多的放射性檢測,嚴格排查控制會影響人體健康的帶有放射性產品的流入,今年7月,中國海關明確下令禁止從福島等核污染地區進口食品,同時也夾帶了對日本其他地區的食品查驗力度,如果核污水排放實施后,這種監測力度還會進一步加強。
對于我們個人來說,對于海鮮能否食用的問題就見仁見智了,如果認為經過嚴格檢驗的海鮮就可以放心食用的話,那在選擇和海鮮時,注意注意產地和種類,并選擇正規渠道購買,偶爾吃一點也無所謂;但如果認為核污染可能會污染海鮮,而且影響人體健康的話,那就還是盡量別吃的好,千萬不要因為這些事情造成自己的心理負擔,心理上的長期壓力,同樣也會影響我們的健康。
對于日本核污水排海的計劃,對地球,對海洋環境,對人類造成的影響,都是不可預估的,這樣的計劃一旦實施,真的是“覆水難收”,相關國家也必將為他們不負責任的行為,承擔蓄意破壞海洋環境的歷史罪名!
關鍵詞: